创新“党建+”模式
打造“服务新农业、协同育新人”党建工作品牌
获批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支部以来,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学校党委和所在德甲足球联赛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党建引领带动师生投入中心工作。支部立足秦岭生物资源禀赋和特色农林产业发展,围绕园林和生物技术两个涉农专业,发扬德甲足球联赛“勇于创新 勤于竞赛 立志深造”的“研创”特色育人文化,创新“党建+”模式,从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和丰富支部“服务新农业、协同育新人”的党建工作品牌内涵。
一、强化自身建设,筑强堡垒夯实队伍根基
德甲足球联赛教工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主要由生物技术系、园林系教工党员组成,共有正式党员1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硕士学位者7人,党员学历层次高、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支部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目前2名党员先后获“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商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教师获商洛市五四奖章,4人入选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5人入选商州区科技特派员,1名教师获校级课堂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1名教师获“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
支委作为支部党建工作的“火车头”,对推进支部工作、提高支部能力至关重要。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该支部组成了由王洋、李旭欢、王哲、孟银风、韩欢欢同志为委员的支委。支委成员在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团队和奉献精神等多方面都表现突出,深受支部党员认可,在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科研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支部书记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为要求,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和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获得“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对标“七个有力”,促进支部建设全面过硬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坚持“一个统领”,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要求和“七个有力”建设目标,紧扣“党建与教育融合,践行立德树人宗旨”和“党建引领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这两个重心,细化落实党员积分制,构筑党建工作灵魂,强化党建工作核心。
(一)聚焦政治建设,推进“教育党员有力”
支部以理论武装为抓手,着力提升综合政治素养,制定支部和党员个人学习计划,探索实施“观视频、学原文、看现场、讲形势、谈感想、聊业务”菜单式学习模式。一是认真制定各类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方案。明确了学习教育目标任务,确定了主题教育“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重点突出有实效。二是加强日常学习教育。将党员学习教育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实况录像、专题辅导、理论研习、实践教育、集体观影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三是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学习形式。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三下午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前往商洛市烈士林园、葛牌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聆听战斗英雄浴血奋战和万千百姓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植入师生心田。四是主动积极上好专题党课。支部党员领导干部和支部书记带头上好专题党课,锤炼党性修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将讲话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融入事业发展。
(二)聚焦程序规范,推进“管理党员有力”
坚持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徽在教学科研一线熠熠闪光,教育引导党员“亮身份、立标尺、树先锋”。结合支部学科特点、自身优势和工作特色开展“党支部工作创新计划”。一是汇编《德甲足球联赛教工第一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汇编》。囊括支部党建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科研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等涵盖党建、教学、科研方面的制度和激励措施。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支部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初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严格对照目标任务逐项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制订积分制管理考核评分细则,从五个维度、四个层面,对党员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等工作统筹衔接。四是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注重政治合格,端正教师入党动机,2022年,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收到入党申请书3份;同时安排党性认识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互帮互促,在教育教学和思想动态方面进行相互交流,共同研讨,为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聚焦纪律规矩,推进“监督党员有力”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结合支部工作特点和工作特色,开展“支部内部监督计划”。一是加强纪律教育。通过集中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发放警示教育案例、开展财务知识培训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学习相关纪律文件,要求党员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严守纪律底线,推动形成优良党风、校风、学风。二是构建内部督导机制。每季度对支部党建工作开展自查,对党员学习情况互查,逐步解决支部在抓党建工作上的思想认识、方式方法和工作内容问题。三是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四是构建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机制。每年底,党支部书记除了向院党总支进行述职报告以外,还要以支部大会的形式向全体党员汇报落实党建责任制情况,并接受现场提问、点评和打分。
(四)聚焦中心工作,推进“组织师生有力”
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学院中心工作和重要事项讨论与开展,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一是坚持把党建工作建在专业上、建在年级上,建立在科研团队、科研平台上。确保教育教学科研推进到哪里、党支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组织团结起来,引领带动师生投入到中心工作中去。二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选拔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担任班主任,以“新农科”建设标准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积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申报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获批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三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打造特色育人文化。针对年级和专业特点举办“入学教育”“实验技能大赛”“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开展学科竞赛面对面交流,复盘竞赛过程,从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两方面引导师生开阔思路;引导不同年级学生形成梯队,实现将“研创”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围绕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新需求,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研究团队。整合科研、人才、平台和成果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科研搭建平台和组建团队,通过建立博士工作站开展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解决烟草、天麻、杜仲等当地特色产业技术难题、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助力地方产业提质升级,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聚焦典型示范,推进“宣传师生有力”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结合生物技术、园林专业特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生共同党建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向黄大年、袁隆平同志学习”,“听取张淑珍讲述‘南茶北移’故事”等活动,通过红色教育学习,鼓励党员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注重“育典型”“选典型”“树典型”“学典型”。选树了老中青三代育人典型,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进课堂、座谈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学习冀玉良、华智锐老师的先进事迹事教育激励支部党员,尤其是新进的党员老师,在支部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实施“教师-学生-督导-同行”多元精准教评,四位一体,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导党员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引领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六)聚焦价值引领,推进“凝聚师生有力”
凝聚力是战斗力的基础,是增强战斗力的保障。一是坚持把日常学习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例如每个月安排固定的内容让党员进行学习,并且在主题党日上进行发言,说说自己的体会,带动了大家积极性、认同感,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作用,并进一步助推党的建设,真正筑牢建设基石。二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实施“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农林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改项目和《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抓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品牌。三是积极推进“老带青”、“传帮带”,常态化开展教学活动、申报科研课题等方面工作。支部教学经验丰富、研究专长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党员率先垂范,从思想上关心、科研上提携、教学上指导年轻教师,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青年党员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七)聚焦作风建设,推进“服务师生有力”
一是通过座谈、谈心、平时交流等方式了解师生的困难。建立了支部钉钉工作群和微信群工作群,促进交流和学习。关爱师生,重视青年教师成长,与青年教师谈心,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并及时向上级反映。关心学生成长,与学生谈心,落实本科生导师责任制度、班主任制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班级班风、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习目标;鼓励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青年教师积极带领学生熟悉自己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后备军。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建立高效沟通机制。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针对教师普遍的问题和需求,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学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申请项目等方式,多次开展研讨会、学术报告、参观学习活动,促进支部教师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三是围绕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推进“服务师生有力”的创新举措。针对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重点关注学生帮扶所作出的新尝试新探索;有效开展师生党员心理疏导,关心困难党员,回应师生关切的创新做法。
三、“党建+人才培养”,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新篇章
(一)“党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是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围绕商洛乃至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专业建设与大健康产业创新链结合,培养家国情怀深、学科理论扎实、综合素养高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探索一种保障学校办学、学生成长及企业利益,适合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组建特色鲜明、校企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校企合作创新型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到“盘龙产业学院”的建设中,落实校企合作项目。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动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生模式,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内容;在“调整—反馈”的互动基础上,形成以“产出导向”为原则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建立一种互动、联动关系,形成螺旋递进式的教学改革发展思路。
(二)“党建+三微行动”,倡导教育教学“春风化雨”
一是示范上有微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充分运用好党员身边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撬动微典型,带来不一样”系列行动,深入挖掘学院内教师和学生中有亮点有特色的典型,请他们回顾成长经历,分享奋斗感悟,并使之成为激励全院师生人生实践的生动教材,增强自我奋斗的内驱力。二是宣传上有微路径。在教育教学上利用抖音、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适时开展短时间微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教育教学新路径;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张俊华老师的大学生心灵滋养空间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三是言行上有微教化。立德树人,在于言传身教,新时期学生教育要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能长篇大论,而应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场合,以言感人以行示人,从细节和小事出发,内教于心,外化于行。
(三)“党建+三维课堂”,推动红色教育“开枝散叶”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开启“思政课堂”。以实施“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农林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改项目和《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抓手,创建课程思政案例库,推进对接产业链的专业思政实现路径,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品牌。二是践行立德树人,推进“创新课堂”。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建立“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四层次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及全方位学科竞赛,创新教学组织形态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挑战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是鼓励创新创业,赓续“实践课堂”。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邀请学科竞赛获奖师生开展面对面交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集中和单独辅导,指引学生拓展思路、化解学科知识难题,将项目“酝酿—雏形—打磨—成品”过程进行复盘,引导不同年级学生形成梯队,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党建+科学研究”,精心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一)凝练关键科学问题,规划基础研究课题
党支部在学院党政领导下,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党员教师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凝练规划研究课题,群策群力申报各级自然科学基金。近两年,支部党员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在农林业科技创新中,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路线,坚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支部3名党员获聘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并积极开展秦岭生态科学考察项目,探索秦岭特色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二)围绕关键技术瓶颈,开展产业科技攻关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围绕重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专项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魔芋良种引进、天麻料袋栽培和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问题,为陕西省烟草公司商洛市公司、陕西町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洛市旭初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商州区田园富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近年来立项横向课题30余项,其中2022年到帐课题经费262.6万元,获得发明专利2项。通过校企协作形式,开展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培训,助力地方产业提质升级,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品牌
一是带领学生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针对师生选育的优质小麦、玉米等新品种,探索成果的品牌化和市场化。2022年“丰产优种,‘植’为裕农”项目获得“互联网+”大赛陕西省赛区铜奖。师生选育的商麦系列小麦品种已经走出商洛,先后在佛坪、周至、长武、眉县、洋县等地开展推广示范种植。二是针对近年来爆发的烟草土传病害问题,科研团队集成的“冬季深翻+基质拌菌+土壤处理+微生物菌肥穴施+感化植物种植”的绿色防治技术取得良好效果,2022年累计示范1500亩。三是围绕核桃青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五大商药”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核桃青皮胡桃醌等分离制备方法,筛选出了核桃青皮防治丹参、桔梗、黄芩根腐病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提取物对中药材青虫和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于2022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该成果目前正在联系农药企业进行代生产和产品检测。该项研究即是对秦岭特色生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又是新型生物农药筛选和应用的成功案例。
五、“党建+社会服务”,坚持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田间地头
(一)推进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主动融入产业主战场
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活动。瞄准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前沿,践行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的技术水平,使根植地方行动向常态化、创新性、高层次、高水平方向过渡,注重增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使教师在服务地方中实现自身价值。活动实施以来,支部党员累计开展根植地方行动计划21项,联系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基地10个。5名党员教师担任商州区科技特派员,开展专业培训,指导农户和企业进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企业技术攻关、作物病害防治及规范化养殖,不断提升党员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坚持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商洛农业发展的田间地头。
(二)围绕地方产业开展调研,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强化科技服务的同时,支部党员教师围绕地方产业开展调研,牵头承担《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生物医药组调研和方案制订,承担商洛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农业产业调研,通过重点企业实地走访,采用现场调研、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商洛六县一区大小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厘清了地方中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基本现状,积极为商洛市打造“一都四区”建言献策。
(三)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组建团队,精准服务地方特色农业
科研平台和团队是高校资源对接地方产业链的重要桥梁,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以来,支部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链发展,牵头组建了“秦岭特色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抚育开发创新团队”和“秦岭食药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等市级创新团队,先后获批建设了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商洛市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中心、商洛市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商南林下立体种植专家工作站等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深入广泛的产业调研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对接特色农林产业链的生物技术、园林专业建设和新农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和发展方向。
(四)积极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全面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一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贯彻落实。支部党员结合生物农林领域的科学、科技知识创作科普作品,支部党员获得陕西省科学实验展演大赛“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2个在线视频获评为德甲排名积分榜最新比分“优秀科普视频”。近三年支部党员教师分批多次到镇安、丹凤等乡村中小学开展科普讲解活动,引导小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点亮科学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坚持让党旗高高飘扬农村、农业发展的各个阵地上。